新聞網訊(記者田吳越)近日,教育部發布了第七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,我校盧奕巧團隊的項目“多機型組合式智能水體清理系統”獲第七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高教主賽道銅獎。
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2015年舉辦以來,已經有超過千萬的大學生參加。本屆大賽共有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的4347所高校、228萬余個項目、956萬余人次報名參賽,包括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、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等大學。比賽緊扣國家發展戰略,著力打造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、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的關鍵紐帶。
談到項目選題,隊長盧奕巧說:“我們學校毗鄰東湖,時常看到湖面漂浮著垃圾,就萌生了做個垃圾清理機器的想法。”有了初步的想法后,隊員們就開始查閱相關的文獻,隨著生活垃圾越來越多,部分被棄入河道湖泊中造成污染。目前,水面漂浮物的清理主要依靠人工打撈和燃油驅動打撈船,而人工清理耗時長、效率低;打撈船體型龐大、成本高,隊員們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。
備賽期間,該比賽團隊遇到許多困難,方案也修改了很多次。有時候小組內的意見不統一甚至是沒有思路,大家多次討論,集思廣益,查資料、學技術,反復安裝、調試,精益求精,有時因為一個角件安裝不適,跑到郊區的工廠加工,就為了到達到更好的效果。老師們也給予了許多指導。
指導老師徐陶祎表示,這支隊伍十分團結,暑假期間隊員們克服了疫情、洪水等諸多困難,全員到位。再多的困難,在一支通力協作、敢闖會創的隊伍面前都不過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。最終他們完成了作品——“多機型組合式智能水體清理系統”。這個系統可以根據不同客戶有針對性地定制清潔服務產品,同時實時監測水體污染情況,靈活調度作業,從而有效地清理水體垃圾,改善水域環境,保持水路交通暢通,促進生態環境良性發展。
通過比賽,隊員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沒有涉及的知識,開拓了眼界,提高了動手能力,鍛煉了創新思維,還鞏固了專業理論,更是收獲了珍貴的友誼。